我的奶奶是1926年出生的,今年94岁了。她老人家这一辈子,真是赶上了中国近现代史各种重要事件。奶奶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连年战火,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曾把自家的布料生意无偿捐献给国家,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入世的迅猛发展。奶奶在食物匮乏和生活困难中把7个子女抚养成人,且都成为了共产党员。奶奶现在四代同堂,儿孙50多人,绝对是作品多、质量好。我从小和奶奶住在一起,回首过往,审视当下,才意识到我身上有太多奶奶传承给我的宝贵印记,其中有一些真的有些不好启齿,但应该也算是家风吧。
奶奶有一个大柜子,其中一格专门放过节剩下的好吃的。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得到大人的允许,可以随便吃大柜子里的东西。那里面藏着过年剩下的一两盘糕点、几把瓜子和几颗大白兔奶糖。我印象中这些东西真的可以放好几个月,以至于我现在都认为从稻香村买回来的糕点是没有所谓保质期的。奶奶和我说过,“糕点不发霉,就是没坏呀”。
后来这个大柜子里会放一些鸡蛋,鸡蛋在我小时候还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当我大姐高考的时候,奶奶高兴地说,“今天就吃几个鸡蛋吧”。我开心地冲到柜子前,拿出4颗鸡蛋,但马上被奶奶制止, “败家的孩子,你拿那么多干嘛,两个就够了”。其中一颗鸡蛋打开,里面竟然干了。奶奶笑着说,“这个时间有点长了,再拿一个吧”。随后,我就学会了如何在鸡蛋里加水、加面粉,用两颗鸡蛋炒出6人份的菜量。
我长大后每每回忆起这些细节,都觉得奶奶实在是太抠门了,但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做出类似的“抠门”举动。我在单位饭堂吃自助午餐时,一定会把餐盘里的所有食物吃光,但不锈钢餐盘不是瓷碗,达成这一目标就免不了要牺牲吃相;我的一位同事笑称,我的行为举止不太优雅,因为优雅的人肯定不会舔酸奶盒;我会纠结破了洞的秋裤是否可以再补一补,也特别不善于买新衣服和鞋子,幸好还有“极简主义生活”这样的说辞可以自我解嘲。
年前放假,叛逆期的闺女嘲笑我父母把各种旧物堆在家里,搞得家里乱七八糟。我忍不住了脾气,饭后认真地告诉她,“节俭是最大的美德。节俭让人降低物欲,没有了太多物欲你才能成就你自己;节俭是对他人劳动的最大尊重,学会了尊重他人你才可能尊重自己;节俭是对自然最大的感恩,心怀感恩才有能力感受爱、给与爱”。
好吧!这应该就是我从奶奶身上继承的,还要传承给我子女的家风吧。嗯,说出来、写出来也就不用总不好意思了。
(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合作三处 韵晋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