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贫弱的年代,我爷爷从周边农村下汉口是从事木匠技术谋生,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招工进入工厂,凭借精湛的技艺成为拥有八级资格(相当于高级技师)的技术工人。我的父亲是在1949年出生与新中国同龄的人。爷爷在我父亲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就去世了,爷爷在世时常对我父亲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爷爷或许没有亲自教过他多少木工手艺,但是那种认真严谨、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在我父亲这里传承下来。
父亲年轻时进入武汉柴油机厂,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从技术工人成长为在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工程师,他在岗位上刻苦钻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技术创新成果,他发明的扭力扳手校验器为减轻操作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检测效能发挥了积极作用,获得一项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编制的十多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获批成为行业规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响应国家号召,父亲提前退休后,先后在两家民营企业从事产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他帮助企业完善企业质量内控流程,获得ISO9000的质量认证,为这两家企业的稳步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父亲一直工作到67岁才彻底在家进入退休生活。
自我记事起到我离家去外地读书,筒子楼“团结户”的小套间生活了二十来年。屋子不大,除了家用电器,衣柜、五屉柜、床等等大多数的家具和设施都是父亲利用休息日的点滴时间完成的,父亲说“做事不怕慢,就怕站”。我清晰地记得我在儿童时代使用的单人床是如何从大圆木锯成小木头方子,画线打眼,制成衬条,组装成架子、蒙上罩板、涂胶、上漆,完工做成,父亲制作的家具和专业厂家的别无二致,甚至更美观、质量更好。为了利用有限的空间,他利用废弃的角钢、钢管做横梁和栏杆,铺上木板做成暗楼放杂物和吊床,上暗楼的楼梯通过滑轮能够非常方便地伸缩使用。废弃的油漆桶,爸爸刷上黑漆,安装在楼顶上,改装成为夏天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许多废旧的材料,在我父亲手上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他将废有机玻璃给挂钟、遥控器制作罩子,防止落灰非常美观实用……,父亲让我知道自己的努力创造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我离开父母身边已近二十年,在外地求学、工作,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爷爷留给爸爸是一门手艺,父亲留给我是对业务对幸福生活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的追求,我想这就是我们家风的传承和发扬。
(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履约三处 彭政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