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淮河源生多与可持续利用 > 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框架
 
项目介绍
来源:国际咨询与评估部   时间:2013-08-08  

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框架项目(CBPF)

 

  挑战


  中国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意义,对地方也有巨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中国是世界上十个“生物多样性特丰”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珍稀和濒危物种以及荒漠、雨林、草地和珊瑚礁等多种类型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代表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对赖以生存的贫困人口影响更大。土地退化、草场破坏、土壤侵蚀和水污染对中国的农业未来、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有重大影响。中国政府最高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明确的承诺,但中央政策在地方常常得不到贯彻。不同政府机构有不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职责,这种体制对制订系统的和协调的应对措施形成明显的挑战,部门缺乏合力,职责重叠,相互竞争,效率低下。由于没有各方认可的统一指导性框架,很难形成优先重点和优先次序。

  应对


  根据过去的经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要求更具战略性地应对挑战的复杂性、将已有的机遇最大化,同时也创造出新机遇。因此中国政府启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制定一项战略性、规划性以及协调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行动以取得一系列成果。之前,中国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式都是孤立的、非战略性的保护具体生境,抑或是改变少数资源开发利用者的行为,正是因为认识此前工作的不足,中国政府才推动这种全新方式。重要的是,现在看来以前的保护活动不能改变地方层次的激励构架,许多地方层次的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很少考虑到生物多样性。这种全新的方式就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与行动框架”。


  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包括大约18个成员:8个中国政府的国家部委(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以及国家海洋局)、五个政府间组织(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欧盟、亚洲开发银行)、一个双边开发项目(中意合作项目)、三个国际非政府组织(美国大自然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保护国际)以及一个政府成员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的基础上,欧盟、意大利政府、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以及保护国际从2004年开始为伙伴关系提供了融资。合作伙伴还联合开发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组成以及资金支持有保障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行动框架,它确保了合作伙伴的活动能得到关注。框架的主要目的是对合作伙伴的行动和投资给予概念指导,以期他们能够关注优先问题,消除最为突出的障碍。框架还推出富有意义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框架。框架的实施十分灵活,确保了合作伙伴能根据当地需求和情况做出调整并发挥自身最大优势。框架并没有限制各个合作伙伴所开展的活动,相反却为他们开展的相关活动提供了指导,协助他们找出了优先领域。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2688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100035
技术支持: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091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