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咸海荒漠区植被-土壤-水文过程与协同治理技术体系与应用研究”项目工作组会议顺利召开
 
来源:合作三处   时间:2024-11-24  

  2024年11月20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京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咸海荒漠区植被-土壤-水文过程与协同治理技术体系与应用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咸海项目)工作组会议。来自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及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院所,以及亿利资源集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等单位二十余名代表参会交流。

 

 

  中心代表出席会议并在致辞中指出,咸海项目启动以来,中心高度重视相关任务落实与进展,依托中国-上合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近年来,中乌双方围绕包括咸海生态环境治理等议题开展务实合作,相关领域合作被纳入今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政府环境保护合作协定》,双方环境部门负责人多次会晤,制定《协定》落实“路线图”。中心作为中国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与交流的主要窗口,愿以咸海项目落实为契机,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在荒漠化治理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咸海项目旨在开展咸海流域生态系统演变与退化过程研究,推动咸海荒漠区生态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提出咸海绿色发展方案。会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代表对项目总体执行情况及项目框架下“咸海荒漠区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与关键驱动要素”和“咸海荒漠区生态风险预估与退化生态系统治理技术集成示范”研究两个子课题进展进行了介绍,中心代表就第三子课题“咸海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与国际合作范式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对项目实施进展表示肯定,并进行点评指导,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中国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代表建议,在推广中国治沙技术与经验应用的同时为咸海流域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助力;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代表提出,我国参与咸海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应继续以实施“小而美”的项目为重要抓手;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代表指出,项目联合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双方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国际合作机构共同实施的模式值得借鉴,能够为项目效果和影响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代表表示,除继续支持中国方案“走出去”外,也希望咸海治理优秀国际经验为国内荒漠区治理提供良好借鉴。此外,与会的亿利资源集团代表及SEE基金会代表分别就库布齐沙漠治理及国际合作经验和“一亿棵梭梭”国际合作案例进行了分享交流。

 

  中心合作三处主持召开此次会议。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发挥政策建议渠道优势,推动将咸海生态治理合作议题纳入顶层设计文件,发挥平台和窗口优势,整合国内外资源,组织开展咸海区域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人员培训活动,推动咸海治理能力建设。

 

  2021年10月,中心联合新疆生地所、乌兹别克斯坦相关科研机构成功申请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国环境署合作研究项目:“咸海荒漠区植被-土壤-水文过程与协同治理技术体系与应用研究”项目。此次工作组会议作为项目中期会议,旨在介绍项目实施进展与阶段性研究成果,针对荒漠区治理分享国际合作项目及能力建设活动案例经验,提出中国参与咸海生态治理意见建议。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2688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100035
技术支持: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091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