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对外合作 > 区域合作机制 > 新闻一览
 
 
202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周:区域可持续能源技术与气候投融资圆桌对话在上海召开
 
来源:合作二处   时间:2025-06-16  

  2025年6月9日,202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周系列活动“区域可持续能源技术与气候投融资圆桌对话”在上海召开。该圆桌对话由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同济大学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生态环境部及地方环境部门、东盟国家环境部门、联合国驻华机构、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及行业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中心副主任李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代办/项目主任王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出席会议并做主旨发言。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副处长黄蕾主持会议。

 

 

  李霞表示,中国与东盟已全面完成自贸区3.0版谈判,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将进一步拓展。中心期待与各方一道,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下,围绕全球环境公约履约与绿色转型、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等领域加强政策沟通与交流对接,深化低碳循环投资与可持续价值链合作,探索构建区域基于零碳贸易的绿色价值链伙伴关系,共建中国-东盟绿色低碳贸易合作新模式。

 

 

  王茜表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长期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与全球50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制定负责任银行原则(PRB),鼓励并引导银行将其业务发展战略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巴黎协定》保持一致。中国PRB成员数量全球领先,帮助银行、保险等机构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她建议继续深化中国-东盟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加速区域绿色转型。

 

 

  马超德表示,全球气候投融资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发展中国家2030年前需5万亿-6.8万亿美元,中国“双碳”目标年均资金缺口达1.6万亿人民币。气候与生物多样性金融需协同推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关键。他建议拓展绿色债券等创新金融产品,推动“自然正向”转型,并且期待多方合作,共同应对气候与生物多样性挑战。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业主题与金融解决方案局经理杨红亮、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副总经理吕彤轩做专题发言;气候工作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晓华、福特基金会项目官员李艾做特邀发言。

 

 

  杨红亮表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作为多边开发银行,致力于支持亚洲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目前AIIB能源投资达125亿美元,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等领域,并推出气候政策融资工具,助力成员国低碳转型。AIIB将继续与各国合作,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助力实现《巴黎协定》目标。

 

 

  吕彤轩表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作为国家级耐心资本,重点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双碳”领域五大方向,累计投资380亿元。基金致力于培育战略性绿色产业,未来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美丽中国建设,并愿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提供经验借鉴。

 

 

  张晓华表示,气候工作基金会致力于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贡献全球近半相关就业,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框架下,气候工作基金会愿与各方加强政策经验分享、产业链协同、投融资创新和能力建设领域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李艾表示,福特基金会支持中国-东盟在可持续供应链领域的合作,关注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社区权益保护,已与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开展咖啡种植减碳模式等研究,将继续支持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可持续农业、矿产供应链等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推动公正转型。

 

 

  会议还邀请了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中国地方政府、韩国、日本等代表分享可持续能源技术、气候投融资实践经验,共同探讨上述领域区域合作路径。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会议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清洁能源转型、气候韧性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加强了中国-东盟气候适应知识网络建设,助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2688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100035
技术支持: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091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