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主办的“中国-中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共话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旨在落实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达成的《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第46项,即“发起中国-中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加强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分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的行动与经验,为中国-中亚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建言献策。

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亚区域环境中心、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国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等相关司局及直属机构,上海市、广西省、山东省、青海省、成都市等地方生态环境厅局、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等8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中国外交部欧亚司公使衔参赞矫怀欣、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执行主任吴颖钦、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绿色处处长勤坤、中亚区域环境中心执行主任马赫穆多夫分别作开幕致辞。
周国梅表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她指出,此次会议旨在落实中国—中亚峰会共识,中方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中亚国家共同挖掘合作潜力,深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合作,促进绿色合作成果落地,推动完善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体系,携手构建更加绿色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矫怀欣指出,此次会议作为落实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和六国元首重要共识的具体行动和举措,意义重大。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2年来,在人文、贸易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果,树立了邻国间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合作共进的典范,形成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格局。矫怀欣建议,绿色能源合作作为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的新亮点和重要增长点,未来可加快战略对接,深挖合作潜力,加强国际协作。
吴颖钦表示,此次会议是落实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的具体行动,展现了六国共促绿色发展、拓展互利合作的强烈意愿。他指出,六国绿色发展理念相近,在新能源领域合作成果丰富。他表示,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愿积极支持和推动中国—中亚绿色发展议程,欢迎各方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将六国元首重要共识转化为更多合作成果。
李永红指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成为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现实选择。作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中心发起的中国-中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成功列入《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与中亚国家积极交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实践,开展绿色低碳国际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成效。他表示,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具有广阔合作空间,中心愿继续发挥合作优势,推动中国-中亚绿色低碳发展合作走深走实。
勤坤介绍,自宣布“双碳”目标以来,中国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取得显著成效。他表示,当前中国同中亚五国正在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能源是重要合作领域,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开展交流,积极建言献策,为促进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推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马赫穆多夫表示,中国在低碳绿色发展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成果,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并行发展,值得中亚国家借鉴。他表示,中亚是中国落实第一批示范性项目的地区,中亚地区项目的成功也再次证明,通过共同努力可以解决环境、能源和经济相关问题。希望代表们借此交流平台,开展富有成效的讨论,分享最佳实践。
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环境部门代表,以及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组织东欧-中亚办公室、哈萨克斯坦国际绿色技术和投资项目中心、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建国际建设集团、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等代表围绕“传统能源升级与转型”“绿色能源开发与利用”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与合作”做主题报告。
与会嘉宾一致表示,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展望未来,各方应进一步深化政策沟通,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享绿色低碳发展经验,携手推动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