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对外合作 > 区域合作机制 > 新闻一览
 
 
投资自然—中非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圆桌对话顺利举办
 
来源:合作二处   时间:2024-09-01  

  2024年8月27日,中非合作论坛:中非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圆桌对话平行圆桌:投资自然—中非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圆桌对话在北京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生态环境部指导,中非环境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主办。来自生态环境部及地方环境部门、非洲国家环境与气候部门、联合国驻华机构、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中非环境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亚非工作部主任、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秘书长吉拥军,乍得能源与环境署主任Mounpor Admis出席会议并致辞。

 

 

  李永红表示,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推动并引领国际社会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并启动了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在国内层面,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并在近十年内制定修订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生物安全法等20多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未来,通过“中非绿色创新计划”和“中非绿色使者计划”,推动建设中非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协同能力建设伙伴关系,加强公共知识产品分享,持续深化双方务实合作。

 

 

  吉拥军表示,非洲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直观的地区之一,加强非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缓解非洲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希望中非双方不断加强友好互利合作,共同构建中非生态环保命运共同体。

 

 

  Mounpor Admis表示,乍得作为沙漠国家,面临更大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为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乍得建立了林业、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植树造林、防止毁林等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并注重提升居民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希望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机构,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提升乍得环境与气候治理技术能力。

 

  会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埃塞俄比亚计划和发展部高级主任Mengistu Besho、中心履约二处(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处)处长李宏涛做引导发言。

 

 

  周非表示,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为中国和非洲长期共同繁荣带来了严峻挑战。推动中非绿色发展合作是开创中非合作升级版的重要支撑。未来希更多关注中非在可持续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可持续林业、农业生产、海洋环境等领域合作,提升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Mengistu Besho表示,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性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推动解决。埃塞俄比亚制订了国家气候适应行动计划、气候韧性绿色经济战略、低排放和气候韧性战略等一系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并更新了国家自主贡献和十年发展计划。未来将整合国际、国家、地方力量共同合作,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李宏涛表示,中国推动国际社会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具有里程碑意义,框架历史性地纳入了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的落地路径,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框架基金,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并在此后推动构建框架实施倡议,启动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希望各方积极加入框架实施倡议,共同申报昆明基金项目,合作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圆桌设置“落实‘昆蒙框架’,支持非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和“中非自然资本投资区域实践与挑战”两大议题,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策略、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实践与挑战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与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希望进一步依托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平台,共同加强中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合作与交流,为促进新时代中非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2688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100035
技术支持: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091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