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动态
 
 
202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平行论坛:中国—东盟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圆桌对话顺利举办
 
来源:合作二处   时间:2025-10-27  
  2025年10月22日,作为202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平行论坛之一,“中国—东盟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圆桌对话”在广西北海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主办,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支持。来自中国生态环境部、东盟国家环境与气候部门,相关地方政府、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研究机构以及行业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崔丹丹巡视员,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副常务秘书普里雅蓬·苏瓦纳格德,中国金融工会党组成员、女工委主任李晓文,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兴赢出席会议并致辞。越南农业与环境部农业与环境战略政策研究所副主任阮仲祥、广西现代物流集团副总经理刘献伟、中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履约处副处长彭政作主旨发言。
 
 
  崔丹丹指出,当前全球正经历深刻的“绿色变革”。气候变化加速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进程,资源环境约束促使循环经济需求凸显,而绿色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驱动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部立足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全局,聚焦“政策协同、技术赋能、平台搭建”三大关键方向,与东盟各方一道深入落实《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推动双方环境与气候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同时,积极联动金融部门,持续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完善碳排放核算和核查技术规范、支持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不断强化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通过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也为区域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普里雅蓬·苏瓦纳格德表示,泰国已将生物循环绿色经济(BCG)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构建全价值链减排体系、持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在稳步推进低碳转型的同时,积极释放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泰国正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支持机制,为重点领域低碳转型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赋能。她建议,在新一期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下,各方可共同探索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实施标准及监测评估体系,并通过强化政策协同、深化能力建设、扩大绿色投资、促进技术转让等多维度合作,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创造更多可持续就业机会,助力推动构建兼具韧性包容与绿色低碳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为中国—东盟环境与气候合作注入新的实践动能。
 
  李晓文表示,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始终高度重视绿色经济合作,双方在绿色金融领域已开展涵盖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多元业态的创新实践。当前,中国和东盟正协同推进可再生能源投资扩规、电网基础设施升级、储能产业发展、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以及碳汇能力提升等合作,上述合作领域的目标达成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与保障。她指出,中国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大赛等实践,充分验证了竞赛模式在提升政策理解深度、强化金融风控专业技能、激发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活力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未来中国与东盟可借鉴该模式,加强绿色金融最佳实践的互鉴与推广,着力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合作案例,为中国—东盟绿色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张兴赢表示,绿色金融已成为全球经济转型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工具。当前,广西绿色信贷余额已突破8600亿元,创新推出“ESG贷款+保险”等模式,助推重点行业绿色技术革新;柳州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累计储备项目总投资超3500亿元;创新推出“漓江生态保护贷”“生物多样性保护贷款”等产品,EOD项目总投资近900亿元。广西还积极构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成中国—东盟金融城,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份第一,推动老挝南空1号水电项目、印尼华越镍钴项目等一批绿色项目在东盟国家落地。
 
 
  阮仲祥表示,绿色转型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各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当前,越南正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相关立法进程,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已达250亿美元,重点聚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为国家低碳转型提供坚实金融支撑。中国与东盟在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领域合作基础扎实、空间广阔,未来双方可进一步深化在加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绿色产业园共建、促进绿色供应链协同发展与标准互认、强化跨境资本协同等领域的合作,通过经验互学互鉴、能力建设赋能等,携手推动区域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刘献伟表示,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四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为主线,积极助力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广西现代物流集团已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形成多维度、全链条的产业布局,未来将立足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局面,从共建跨境绿色合作机制、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着力促进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为中国—东盟绿色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国企力量。
 
 
  彭政表示,塑料污染治理已成为中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助力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中国秉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过构建可回收包装平台与分类回收体系,强化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等多元措施,系统推动塑料产业循环化、低碳化转型。目前,中国已实现年回收废塑料近2000万吨,催生出千亿级规模的绿色循环产业市场。通过制定实施塑料产品生态设计标准、持续优化市政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推广塑料污染治理典型成功案例等,中国塑料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得到系统性提升,成功构建起覆盖生产源头减量、消费环节引导、回收末端资源化利用的全链条治理模式,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论坛设置“绿色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展望”和“中国—东盟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实践”两大议题,中国地方环境部门、东盟秘书处和泰国、老挝、缅甸环境与气候部门,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中银香港、广西北部湾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广西大学等代表围绕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框架构建、可持续消费体系培育、绿色低碳环境治理技术创新与应用、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专题分享。
 
 
  与会代表一致表示,期待共同加强中国—东盟循环经济与绿色金融合作与交流,为促进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中国—东盟方案。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2688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100035
技术支持: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091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