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动态
 
 
202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平行论坛:中国—东盟气候韧性城市对话顺利举办
 
来源:合作二处   时间:2025-10-24  
  2025年10月21日,作为202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平行论坛之一,“中国—东盟气候韧性城市对话”在广西北海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主办,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协办。来自中国生态环境部及地方环境部门、东盟国家环境与气候部门、联合国驻华机构,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以及私营部门代表参加论坛。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李永红、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兴赢、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环境部门主任翁索克出席活动并致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与太平洋办事处区域气候项目主任尼古拉斯·里斯做特邀发言。
 
 
  李永红表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严峻,中国作为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始终积极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当前,中国积极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并已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等多项试点工作。同时,中方高度重视与东盟国家在气候与环境领域合作,推动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等系列旗舰项目,并与各方伙伴共同发起了“中国—东盟气候适应社区知识共享网络”等合作倡议。未来希望进一步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对接,并积极谋划《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6-2030)》下务实合作内容,携手为促进区域韧性能力提升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张兴赢表示,建设韧性城市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广西近年来积极实施城市韧性提升行动,并已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实施“智慧管网”“海绵城市”行动,构建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和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气候韧性不断提升,气候早期智慧预警能力持续加强。未来,愿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框架下,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气候韧性城市伙伴网络,探索区域绿色发展路径。
 
 
 
  翁索克表示,加强气候韧性城市合作对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和东盟国家始终坚持践行巴黎协定,并通过开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适应城市计划等合作,在促进区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未来,希望双方在已有良好合作基础上,持续加强经验互鉴,携手采取更多务实气候合作行动,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愿景。
 
 
  尼古拉斯·里斯表示,中国和东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区域,但同时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地区,以儿童为代表的脆弱群体面临的气候挑战更加显著。联合国儿童气候风险指数报告显示,全球约有10亿儿童处于“高风险”地区,其中,中国—东盟区域的气候风险在过去50年中增长了6倍,而气候变化与其他风险因素叠加也将导致脆弱群体受到的影响急剧增加。当前,中国和东盟国家已在适应行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未来希望各方加强对脆弱群体的关注,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推动区域实现包容性转型发展。
 
  平行论坛设置了“区域绿色转型路径:气候适应行动助力实现包容性发展”和“迈向COP30:全球气候治理下的中国—东盟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区域方案”两大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科峰、百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迪克,以及来自生态环境部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单位和人与自然同行基金会、伦敦大学学院、中交一公局广西平容高速公路项目、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等单位代表做专题发言,围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良好实践进行了圆桌讨论。
 
 
  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希望加强中国—东盟气候韧性城市合作与交流,为促进区域绿色转型发展及全球气候治理行动提供中国—东盟方案。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2688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100035
技术支持: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091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