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期间,在生态环境部生态司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指导下,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以下简称昆明基金)秘书处共同举办了“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与君偕行”主题边会。边会旨在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扩大昆明基金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家和机构加入,共同推动“昆蒙框架”目标的实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莉迪亚·布里托等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UNEP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发表视频致辞。
董保同在致辞中指出,昆明基金对标“昆蒙框架”目标,是首个由发展中国家发起,并面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的生物多样性基金,是中国践行“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行动。自基金成立以来,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卡利基金相继建成运行。昆明基金在填补全球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董保同强调,昆明基金始终聚焦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结合受援国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确保资金精准投入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及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惠益分享等重要领域。基金始终遵循国际化运作和多边主义的原则,持续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管理流程,以无偿援助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实施具体项目,助力其提升相关能力建设。首批支持的9个项目覆盖六大洲15个发展中国家,在推动保护区连通性建设、重要物种保护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第二批项目共收到61个发展中国家提交的近140个项目概念文件,反映出国际社会对该基金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参与。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中心主任李永红出席边会并主持专题讨论。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处、危地马拉及萨尔瓦多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代表,分别分享了跨境协同保护、区域一体化治理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与机制设计;来自云南楚雄州政府、蒙牛集团、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代表,围绕社区惠益分享机制、南南合作模式、传统知识的现代化传承、工商业参与模式以及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等议题,提出了兼具可行性与创新性的实践路径,充分彰显了多方协作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巨大潜力。
本次边会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议程安排紧凑,研讨交流深入。会议涵盖高级别开幕致辞,前瞻性主题发言以及多元而立体的专题讨论,广泛汇集了来自联合国系统、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国际网络、非政府组织、企业及地方社区的代表性观点,内容涵盖全球战略规划与地方实践探索等多个层面,为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