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野生动物管理与变革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第二次指导委员会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李霞副主任、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处易志坚副处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杨旭煜二级巡视员、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杨华副处长作为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代表出席会议。来自项目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两个项目试点的相关实施和管理部门近40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回顾了2024年项目实施进展,审议了2025-2026双年度工作计划以及需提请项目指导委员会审议的事项。UNDP代表做了关于准备项目中期评估工作的报告。会议要求,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要重视成果转化和政策支持,加强多方协同与联动,确保项目取得积极成果。
在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指导下,本项目由我中心与UNDP共同开发和实施。项目内容主要是加强中央层面和地方试点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包含四个部分:一是通过加强部门间协调和支持性政策,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二是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大理白族自治州两个全球重要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为试点,开展建设生态廊道、栖息地恢复、社区共管和可持续发展示范;三是推进前沿技术和创新知识管理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利用;四是项目的保障管理、监测与评估。
项目自启动以来,经过国家项目办公室和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云南大理州项目办公室的紧密配合,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和能力建设相关工作,进行了栖息地恢复和生态廊道建设的一系列研究,并完成了对项目拟开展修复地区的基线调查。
下一步,项目办将根据工作计划,开展对项目干预场地的生态廊道建设和栖息地修复工作的环境与社会评估,以及相关能力建设活动,提高各层级政府及当地社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并通过部署人工智能设备监测设备等,全方位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