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9-21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军赴浙江省丽水市开展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协同增效调研。
19日下午,丽水市人民政府市长吴舜泽、副市长叶伯军、市政府秘书长胡献如、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雷金松与张玉军一行进行工作会面。
20日上午,张玉军一行前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丽水)实践展示馆,详细了解了丽水市自2019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以来,在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价值评价机制、经营开发机制、保护补偿机制、价值实现保障机制以及价值实现推进机制方面进行的探索实践。在丽水市经济开发区四家企业查看了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积极推进减污降碳先行先试的做法和具体举措。
20日下午,张玉军一行与丽水市人民政府,以及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外办等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座谈。座谈会上,张玉军介绍了中心的发展情况,他表示,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国际合作资源。丽水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作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首批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具有开展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研究的工作基础和生态优势。双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减污降碳、生态环境国际合作等具有共同的合作关注点,期待双方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和平台优势,开展合作、促进发展,实现共赢。
丽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雷成对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一行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丽水市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始终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战略定力。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作出“丽水之赞”后,丽水市确立了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使命目标,明晰了加快建设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战略任务。丽水市是全国唯一水和空气环境质量均进入前10名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9年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丽水把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引领区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写入丽水市第五次党代会,并作为重点工作内容纳入《丽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希望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利用生态环境国际合作的资源、技术和平台优势,助力丽水的高质量绿色发展。
座谈会后,张玉军一行赴景宁县东坑镇多肉基地,实地调研了该基地集多肉植物生产销售、观光休闲、研学体验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产学研用基地的具体做法。
21日上午,张玉军一行调研了景宁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点和青天县稻鱼共生系统,深入了解景宁县如何实现废弃矿山实现生态蝶变,将“生态欠账”变“资源红利”,详细了解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传地,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陈灵敏陪同调研。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履约二处、减污降碳绿色发展研究部、长三角创新中心相关同志参加座谈和调研活动。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景宁县生态环境局、青田县生态环境局相关同志参加相关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