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动态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承担的“修复后场地再开发与土壤再利用的长期监管制度”国家重点研发课题顺利通过绩效评价
 
来源:履约三处   时间:2023-03-24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与场地安全利用监管技术和标准”下“修复后场地再开发与土壤再利用的长期监管制度”课题顺利通过绩效评价。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会同两家课题参与单位——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经过为期四年的共同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重重阻力,按期保质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2023年3月21日,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课题绩效评价验收会议。来自浙江大学的朱利中院士、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林玉锁研究员、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张文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蔡超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王红旗教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赵晓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景传勇研究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孙宁研究员等八位专家,以及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郭士萍高级会计师、北京中玉天晟会计师事务所罗爱社高级会计师组成的专家组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包括“修复后场地再开发与土壤再利用的长期监管制度”课题在内的共五个课题进行了绩效评价。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课题负责人履约三处彭政正高级工程师对课题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研究成果和创新性、成果应用、组织实施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本课题取得了五项主要研究成果,一是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长期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二是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风险管控与修复后污染场地制度控制管理体系;三是构建了风险管控与修复后地块后期管理信息系统;四是构建了修复后土壤安全利用长期监管体系;五是开发了修复后土壤安全利用长期监管信息系统。课题编订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后制度控制技术指南》等技术指南3套,开发了“风险管控与修复后污染场地后期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系统2套,获得了软件著作权4项,完成了政策研究报告2份、工程验证报告9份,发表了学术论文6篇,培养了各类人才6位,超额完成考核指标。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所取得的各项成果,一致认为课题承担单位工作扎实深入,课题成果材料完备详实,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符合课题绩效评价要求,为修复后场地再开发与土壤再利用的长期监管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课题组立足于政策制度层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融汇国际优秀实践和经验,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为我国修复后场地再开发与土壤再利用的长期监管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实用便捷的解决方案,使修复后场地的再开发和土壤再利用得到长期有效的安全保障。课题组将继续加强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不断挖掘研究成果,持续完善修复后场地再开发与土壤再利用的长期监管制度,为保障我国土地安全和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持续贡献。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2688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100035
技术支持: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091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