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新闻动态
 
 
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生态韧性主题论坛专家观点集锦
 
来源:合作三处   时间:2021-11-08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以“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城市”为主题的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暨首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系列活动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举行。2021年11月1日下午,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生态韧性主题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形式举办,由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以色列等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外方代表,以及中国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部委及直属单位,上海市、广东省、重庆市等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中方代表共百余人参会。

 

  会议包括开幕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低碳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城镇化发展与新区建设”、“双边生态城市伙伴关系——中俄‘后疫情时代经济绿色复苏’”三个单元以及会议总结时段。

 

 

  开幕时段由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翟桂英主持,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王玮、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市长舍斯塔科夫、哈萨克斯坦驻华使馆参赞周尔达赫梅特、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政、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柏国强分别致开幕词。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介绍了当前世界城市化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十三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所取得的成效等,并对国际环保合作提出建议,她强调,世界各国应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构建绿色低碳合作伙伴关系,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王玮介绍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理念下的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科学规划,并强调要建立健全区域和城市群的绿色发展协调机制,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协同、安全的水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格局。

 

 

  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市长舍斯塔科夫强调,生态环境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顶层设计,城市发展应遵循对生态环境友好的原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探索新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经济。

 

 

  哈萨克斯坦驻华使馆参赞周尔达赫梅特表示,哈萨克斯坦自2010年提出向绿色经济转型后,结合“2050年战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降低对油气的依赖,并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管控体系,制定《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愿景》,推动落实“绿色桥梁”伙伴关系倡议。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政介绍,上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碳排放达峰、发展碳交易市场,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他同时介绍了上海在全面系统提升城市韧性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加快推进城市低碳发展和韧性建设。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柏国强表示,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应与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紧密结合,上海正在努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环境治理的典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同时介绍了上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效与进展。

 

 

 

 

  第一单元“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低碳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施敏主持,来自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独联体国家信息协调中心、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国际绿色技术与投资项目中心、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市7名代表介绍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过程中低碳发展、绿色建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创新技术和环保合作需求。

 

 

  WRI驻华首席代表方莉以伦敦、东京、哥本哈根为例介绍国际城市探索减排路径,明确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和行动方案,激励低碳技术创新,加强气候适应领域投资,充分挖掘市场机制的减排潜力,积极开展清洁能源等领域国际环保合作。

 

 

  气候中心政策法规部副主任曹颖介绍了在开展适应性变化提高韧性方面中国试点城市探索的成效,试点城市已启动气候规划的编制,建立了完善的气象观测网络体系,并不断完善城市气象信息共享机制、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处理系统的建设,以推进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平及提高生态系统韧性。

 

 

  独联体国家信息协调中心副局长巴利亚诺夫介绍了从建筑材料生命周期(LCA)的视角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将生命周期评估和气候声明等引入立法的国外经验等。他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使用、绿色建筑的运营进行环保和减排的评估。

 

 

  中成集团副总经理邓谦介绍了公司运用先进技术在水环境治理、工业危废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等领域投资项目所取得的良好效益,并希望以国内示范项目为样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企业深入开展减污降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哈萨克斯坦绿色技术中心代理董事长伊格诺娃介绍了哈萨克斯坦作为全球环境合作倡议的参与者和发起者,启动绿色桥梁伙伴计划并成立“绿桥”研究所,开展水管理数字化、水体及土壤监控等项目,她表示希望未来在能源、运输和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开展绿色技术国际合作,共同建设可持续城市、实现绿色发展技术创新。

 

 

  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荣誉会长区岳州介绍了多项低碳韧性和颠覆性的污水处理技术原理和成功应用案例,并强调低碳韧性的污水处理技术对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市生态学家利亚夫介绍了以色列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以及解决方案,详细解读了以色列通过对拟恢复的栖息地进行地形规划、公众进入管控、鼓励公众参与修复等措施恢复稀有生态系统的成功经验。

 

 

  第二单元“绿色城镇化发展与新区建设”由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主任成键主持,来自莫斯科国际商业协会、中国房地产协会、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5名代表介绍了新城建设可持续发展实践、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体系构建、生态工业园及城市园林绿化理念的应用、低碳城市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路径等方面经验与案例。

 

 

  莫斯科国际商业协会会长鲍里索夫表示,俄罗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莫斯科市在过去10年完成了火电系统现代化升级改造,并通过不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发行绿色债券、购置电动公交车等措施,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逐年减少,让莫斯科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中国房地产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秘书长朱彩清结合全国“绿色宜居住区和建筑质量居住满意度调研”成果,阐述从绿色建筑、百年住宅、绿色住区到绿色城镇的系列创新研究和实践,提出城乡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策略。

 

 

 

  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第一副主任科罗捷耶夫分享了中白工业园通过推进先进环保标准、禁止对森林全面砍伐、实行严格的生态系统管理监控、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站和排水站等措施,在海外落实绿色生态理念的先进经验,并认为其对树立“一带一路”海外拓展新型示范具有重要意义。

 

 

  中城建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王磐岩梳理了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韧性关系,对城市园林绿化“底线”要求进行分析,诠释城市园林绿化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水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支撑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教授卡赞采夫指出,能否使用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率等问题是设计和发展绿色建筑、低碳空间的重要内容,并建议充分考虑气候的因素,以进一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

 

 

  第三单元“双边生态城市伙伴关系——中俄‘后疫情时代经济绿色复苏’”由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处长王语懿主持,来自商务部欧亚司、重庆市万州区政府、俄罗斯En+集团3名代表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生态理事会框架下聚焦双边生态城市伙伴关系,围绕《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介绍了中俄双边经贸发展现状、万州绿色金融实践、企业践行城市生态倡议等内容。

 

 

  商务部欧亚司副处长吕安琪指出,今年以来中俄双方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双边经贸合作量质齐升,双方将继续打造绿色低碳等新的增长点,加强双方在低碳产业及相关贸易投资等方面政策交流,重点谋划可再生能源的贸易投资合作,稳步推动中俄能源合作低碳转型。

 

 

  重庆市万州区政府区委常委、副区长徐洪介绍了万州区作为重庆市政府主城区以外唯一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核心区,通过实现供给需求协同化、融资渠道多元化、政策工具直达化、碳汇开发加速化等,持续深入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

 

 

  俄罗斯En+集团科技发展部主任罗日诺夫介绍了En+集团在西伯利亚地区开展的氢燃料生态交通建设、铝冶炼厂升级等环保项目,并通过开展水力发电站对城市的生态影响研究、开发新型环保材料和技术等,减少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贝加尔湖、森林资源等。

 

  会议总结阶段,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翟桂英指出,此次会议各方从生态韧性的视角共同交流如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多元合作伙伴关系、互学互鉴,对于促进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和积极借鉴意义,她分享了中国最新发布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五大目标,强调在清洁能源、低碳发展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提出共享绿色发展理念、共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共创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合作倡议。

 

 

  作为“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及首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五大主题论坛之一,生态韧性主题论坛完美呼应了本次大会主题“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城市”,对共享生态韧性之城建设经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拓展区域生态城市伙伴关系、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2688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100035
技术支持: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091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