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中非环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青年圆桌对话在京举行。圆桌对话由生态环境部指导,中非环境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同济大学协办。来自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等中非青年学生代表,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世界自然基金会、野生生物保护协会、乐施会、世界资源研究所、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国际组织和企业代表一百余人共同参与。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肖学智副司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陈志华处长、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涂瑞和首席代表、同济大学伍江常务副校长、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周国梅党委书记出席圆桌对话并致辞。

肖学智在致辞中提出,中非双方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相似的环境挑战,开展中非环境合作,分享环境治理经验,加强环境能力建设符合中非共同利益。希望青年积极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献言献策、贡献力量,未来更多参与中非环境合作,投身绿色发展事业。
陈志华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将与非洲国家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项目。
涂瑞和表示,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议程的重要目标。期待中非青年群体加强交流、携手努力,积极倡导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环境议题。
伍江表示,提升中非青年的环境意识、加强中非青年交流合作、充分调动中非青年力量应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挑战,是实现中非绿色发展的希望所在。同济大学愿发挥自身优势,与包括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在内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进南南环境合作,促进中非可持续发展。

周国梅表示,依托中非环境合作中心,中国将与非洲国家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对话,构建中非环境政策对话平台;落实“中非绿色使者计划”,推动中非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合作;实施“中非绿色创新计划”,在环境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埃塞俄比亚国别代表Turhan Saleh,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副代表Douglas Noble博士,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德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与环境领域主任Alexander Fisher博士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分别作主旨发言,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以及中国与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等进行介绍。

本次圆桌对话活动是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启动后的首场活动。中非青年与来自国际组织、高校和企业的代表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的青年力量、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创新模式支持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行动等三个议题进行深入讨论,重点分享和交流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活动期间,中非青年讨论通过了“中非青年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呼吁中非青年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