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3日,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在京成功召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胡德平理事长发表重要演讲,外交部、财政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中国社科院等部门、国际机构和专家代表发表演讲。论坛由环境保护部主办、我中心承办、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框架项目协办。中心陈亮副主任主持签字仪式,李培副主任作论坛闭幕讲话。
李干杰副部长指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探索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绿色发展。这种绿色发展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产品、生态服务的多重功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在社区、国家和全球层面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他强调,生物多样性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要通过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切实有效的行动,找到一种既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能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的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绿色发展模式。
胡德平理事长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提出了六条建议,一是在坚决贯彻“十二五”规划、发展绿色GDP的同时,将国内生产成本总值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二是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统一标准下对我国各类企业进行考核;三是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和迁地保护机制和制度建设;四是尽快建立起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权威倒逼补充机制;五是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多种融资渠道和商业化运作方式,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六是支持再生能源。
外交部李燕端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强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国勇于承担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责任;需要各部门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领域的有关部门及工商界加强沟通交流;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公众意识,让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财政部梁子谦副巡视员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国家战略发展重点,财政部作为中国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的窗口单位,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一直在积极推动利用国际资金支持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和行动框架是中国政府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的亮点之一,这一伙伴关系框架由财政部与环保部共同开发。财政部将继续配合环保部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引进国际资金,加强技术和知识的合作与交流,分享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经验教训,共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履约技术支持司司长Ravi Sharma先生介绍了当前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并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效益完全可以超出资金投入,私营部门在其中将会在国际社会多样化资源的投入中扮演重要角色。各缔约方应通过私营部门参与,推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倡议的发布,推出相关最佳实践方法,使其主流化,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潘家华研究院介绍了当前社会对绿色发展的四个误区,并通过国内外事例讲述了绿色发展的广义和狭义概念。他指出,绿色发展是一种全方位的发展,在技术层面需要考虑生产、消费与存量的关系;在制度层面需要相应法制、政策和规章的保障;在管理层面需要规划、质量和管理的配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别主任助理Carsten Germer先生指出,刚刚结束的里约20国峰会中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国政府和公民均应贡献力量来实现全球繁荣发展;二是绿色发展可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工具,通过与企业加强合作,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他还指出,必须将生物多样性和绿色发展都加入到国家战略当中,并以CBPF伙伴关系框架为基准,努力将中国建成一个环保友好型社会。
亚洲开发银行(ADB)高级项目官员牛志明先生介绍了亚洲开发银行战略框架在国际、国内各投资领域中对绿色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他强调自然资源的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会产生长期效益,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活质量、自然环境的脆弱性等方面。确保自然资本恰当的投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绿色增长的关键。
论坛举行了两个签署仪式,一是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框架项目(CBPF)《CBPF跨地区跨部门项目合作协议》签字仪式,由我中心、江苏省环保厅、河南省信阳市环保局、四川省环保厅、陕西省发改委、甘肃省林业厅、青海省林业厅和UNDP、FAO、ADB等10家CBPF伙伴关系项目国际、国内执行或实施机构代表共同签署。二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四类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致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企业倡议书》的仪式。与会代表还围绕“伙伴关系与绿色发展”、“企业参与与绿色发展”两个专题展开交流。
本次论坛取得了三大成果,一是明确提出了探索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绿色发展模式;二是推动了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三是开启了构建生物多样性合作伙伴关系新航程。这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实践中是一个创新性尝试。
来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成员单位、部分省(市)环保厅(局)、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框架项目国际、国内执行或实施单位、企业界、科研机构、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以及民间环保团体等共约200名代表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