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对外合作 > 区域合作机制 > 新闻一览
 
 
2022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对话:气候政策与行动对话顺利举办
 
来源:合作二处   时间:2022-09-19  

 

  2022年9月15日,2022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对话——气候政策与行动对话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生态环境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联合主办,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共同承办。

 

 

  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5主席代表、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以“推动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为主题进行了特别发言。周国梅表示,东盟国家生物资源丰富,中国与东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历史悠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规划和管理以及社区生计改善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推动第一阶段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并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用于支持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下一步,将继续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磋商,与东盟国家在能力建设、“框架”执行手段、资源调动等关切议题上保持沟通磋商,继续发挥协调作用,推进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框架”,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国务秘书乔纳斯·雷昂内斯表示,菲律宾正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努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快推动气候适应和减缓相关工作的实施。期待进一步加强中菲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助力菲律宾提升基础能力。

 

  印度尼西亚环境与林业部气候变化司司长拉克斯米·德万蒂表示,印度尼西亚提交了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重点关注能源、废弃物、农业、林业等五个领域减排问题,以期实现2060年减排目标。印尼正在实施的气候乡村计划,将在2024年建立20000个气候乡村。希望与包括中方在内的更多利益相关方加强合作,共同实现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

 

 

  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能源与气候政策司司长张伟杰表示,气候变化是区域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自2018年以来,新加坡积极支持区域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开展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灾害风险管理、低碳转型等内容的培训活动,着重提升区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努力提高社区等气候韧性,推动气候投融资应用。中新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对话,推进交流,深化合作。

 

 

 

  泰国自然资源和环境部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和规划办公室副秘书长吉拉瓦特·拉蒂索顿表示,泰国当前面临极端天气等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实现2050碳中和以及2065年减排目标,泰国将于2022年11月提交新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同时,气候变化议题已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国家自主贡献路线图。下一步,要更好地执行上述政策,推动规划落实、落地。区域内国家需要合作、联合、团结,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主任德钦·次仁博士表示,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三重危机,正在扰乱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家建议全球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减排。中国和亚洲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着气候与环境压力,而资金、创新和技术是发展中国家的短板。此次会议为大家探讨气候变化合作提供了平台,希望会议能取得很好的成果。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克·兰博蒂尼表示,地球正在进一步退化,需要采用更多行动,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中国与东盟合作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护国际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桑杰扬博士表示,资金、技术支持对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3030”目标的实施非常重要。COP15第二阶段会议是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契机和窗口。希望通过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以推动全球合作。

 

 

  世界资源研究所常务董事阿德里安·波帕董事表示,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有三个趋势。一是采取更具行动力的气候行动,将公正、过渡纳入气候政策。二是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三是建立市场机制,发挥金融系统的关键作用。未来将继续支持中国与东盟合作。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张玉军表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历史性变革即将到来,推动实现经济、社会、能源、粮食、环境、健康和气候变化等多领域协同发展已成为共识,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与东盟2025愿景相结合、推动“经济复苏”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热点与主流方向。未来,将进一步实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推动区域环境合作提质升级,将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议题紧密相连,继续深化构建区域对话与合作网络,促进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务实化能力建设与合作创新。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亚洲中心主任奈尔·奥康纳表示,气候变化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需要各国立即采取行动,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向循环经济转型。希望在此次论坛上深入讨论“加强韧性社区建设”议题,共同推动公正、公平转型。

 

 

  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执行董事马克·瓦茨表示,极端洪水和高温影响全球,城市需要展现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力。气候适应城市合作可以成为中国与东盟城市之间合作的重点领域,期待能从中国的发展得到启发,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陈亮表示,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广西将继续发挥区域交流桥梁、合作平台、国际通道作用,在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中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在主持本场活动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也一直是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期待双方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围绕气候与环境协同等议题开展交流对话,携手推动区域共同实现气候韧性与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2688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100035
技术支持: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091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