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对外合作 > 区域合作机制 > 新闻一览
 
 
澜湄流域绿色经济发展带: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基础设施圆桌对话平行论坛一:澜湄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合作二处   时间:2020-08-07  

  2020年7月30日,澜湄流域绿色经济发展带: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基础设施圆桌对话之平行论坛一:澜湄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网络会议以线上视频形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生态环境部指导,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作为支持单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主办。来自生态环境部及相关直属单位、湄公河国家驻华大使馆、湄公河国家环境部门和工业部门、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及企业等代表参加了论坛。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就可再生能源促进低碳园区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展与展望、气候安全和澜湄区域可持续发展治理、可持续金融推动低碳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澜湄国家代表就本国低碳工业园区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经验、未来工作方向等进行了分享。专家主要观点如下:

 

 

  世界资源研究所“一带一路”部门主任苗红指出,中国对带路沿线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潜力巨大,绿色投资可在近期内快速成为推动区域低碳发展的重要助力。针对目前海外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可通过相关政策框架研究以及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项目示范,促进中资企业在带路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

 

 

  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气候变化管理司代表Vanhthone Phonnasane介绍,老挝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且应对能力薄弱,关键挑战之一是老挝在信息技术方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预期影响评估不足。未来老挝将会充分利用国际合作资金,携手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提升本国及区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代表陈雅翔表示,在澜湄环境合作机制下,澜湄国家通过政策对话、能力建设、联合研究和示范等多种形式开展气候变化合作,成效显著。未来,澜湄气候合作可朝推动当地气候民生项目、开展多国多园低碳产业合作、推动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合作等方向发展。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副处长San Win系统介绍了当前缅甸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与法律法规。缅甸作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需要从国家、区域、全球等层面着手,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目前,缅甸已签署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协议,将充分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努力实现低碳发展机遇最大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表示,目前澜湄区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需要从能源-粮食-水协同治理的角度提高治理效率,同时关注不同领域间的相互合作,促进成效最大化。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可持续发展合作部主任胡柯华指出,当前中国正在开展的可持续工业园区模式兼顾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够为环境治理提供切实有效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共同治理环境污染。海外工业园区可适当借鉴国内转型升级案例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湄公河战略合作伙伴执行合伙人John McGinley就柬埔寨银行业如何影响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进行分享。湄公河战略合作伙伴联合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共同在柬埔寨开展了可持续金融计划,旨在针对银行业从业人员设计能力建设活动来提高融资水平,并提供工具包和相关培训,帮助银行做出考虑环境影响下的最佳贷款决策。

 

 

  乐施会项目经理梅家永对本次平行论坛进行总结时表示,中国在澜沧江-湄公河地区的投资非常重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银行业可在资金方面为区域推动低碳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希望澜湄各国能更加关注贫困妇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所受到的影响,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2688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100035
技术支持: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091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