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对外合作 > 区域合作机制 > 新闻一览
 
 
澜湄流域绿色经济发展带: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基础设施圆桌对话平行论坛二:澜湄可持续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管理实践分享
 
来源:合作二处   时间:2020-08-07  

  2020年7月30日,澜湄流域绿色经济发展带: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基础设施圆桌对话之平行论坛二:澜湄可持续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管理实践分享在线上平台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生态环境部指导,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作为支持单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主办。来自生态环境部及相关直属单位、湄公河国家驻华大使馆、湄公河国家环境部门和工业部门、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及企业等代表参加了论坛。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与合作展望、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工具、绿色交通、红树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等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澜湄国家代表就本国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系统管理经验及未来工作设想等进行了分享。专家主要观点如下:

 

 

  泰国工业部工业工程司工业环境技术提升处处长Kittiphan Taparugssanagorn围绕“泰国工业4.0”和绿色工业发展,分享了泰国工业部在推动生态工业城镇发展、促进工业废物综合循环利用、鼓励生态产业集群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推动形成包含绿色承诺、绿色活动、绿色设计、绿色文化和绿色网络在内的绿色工业发展模式。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代表钱钊晖介绍了澜湄环境合作中心在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进展与展望。未来,澜湄环境合作中心还将联合澜湄国家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搭建服务澜湄国家的可持续基础设施知识共享平台,进一步推动流域基础设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

 

 

  野生生物保护学会技术顾问Kerstin Brauneder介绍了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在澜湄区域开展可持续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并以水电生态系统管理为例,分析国家监管、金融保障、企业自身承诺等在水电生态系统管理中的作用,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良好借鉴。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潘海啸表示,湄公河地区经济发展增速快,以对外贸易为主,国内贸易动力不足,原因之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澜湄国家绿色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区域共同发展,希望未来澜湄国家可以就此加强对话与交流。

 

 

  红树林基金会重建海上森林项目总监徐万苏强调,红树林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环境、维持人类生产和文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澜湄地区是红树林分布的重要区域,近年来虽然保护初见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希望澜湄国家积极分享相关经验和最佳实践,共同保护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

 

 

  保护国际基金会项目经理史一川表示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自然本身发挥的重要作用,应加强对自然资本的综合利用,例如,上游森林保护对水电基础设施的进水量和水质具有调节和改善功能。此外,保护国际基金会开展的淡水健康指数研究旨在评估淡水生态系统的状态、趋势以及指标权重,将为流域内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建议。

 

 

  亚洲基金会项目经理黄真女士在论坛总结中表示,当前澜湄区域基础设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开展可持续与绿色化管理,对于减小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澜湄环境合作伙伴能够为区域可持续基础设施管理提供更多优秀的系统性分析与管理方案,助力区域共同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822688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100035
技术支持: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0912号-15